DEI 與員工支持成職場幸福新標準 有福企與 104 如何重塑員工福利新思維
- 德華 孔
- 9月18日
- 讀畢需時 7 分鐘
《天下學習 Cheers快樂工作人》於 2025/09/05 報導,原文請見【連結】

ㄓ情過後,台灣職場生態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同世代、不同背景的員工對於職場福利有著截然不同的期待,這讓企業在設計福利制度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 104人力銀行最新發布的《2025員工 C.E.O. 調查報告》[1]顯示,在員工求職考量中,「福利制度佳」(32%)位居第三,僅次於薪資待遇(64%)和工作內容(45%),凸顯企業員工福利對於人才招募留任的關鍵性。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進一步觀察,傳統的一套福利制度已難以滿足多元化需求,企業必須重新思考福利策略的設計邏輯,才能真正回應員工需求並提升組織競爭力。在另一份針對Z世代人才適應度的調查[2]也指出,無論是在選擇第一份工作、決定留任,或是考慮離職時,薪資、福利與獎金制度始終名列首位,顯示完善且多元的員工福利已成為企業留才不可或缺的一環。
傳統福利模式遭遇挑戰,一套制度難以滿足多元需求

面對職場世代交替、員工需求多樣化,神坊資訊總經理陳明泉深有感觸:「單一福利政策難以滿足所有的員工需求,就像我們經營產品一樣,對應不同的目標受眾時,大家的需求本來就不同。」
傳統的員工福利模式常會面臨三大挑戰:預算有限、執行成本高,以及使用體驗受限。舉例來說,現金獎金在剛發放時能帶來明顯的滿足感,但這樣的滿足感往往隨時間快速遞減;紙本或單一通路禮券雖然具體實用,卻因使用範圍受限、流程不便,對年輕員工來說可能缺乏彈性。另一方面,針對特定族群設計的津貼補助(如育兒補助),雖然對受益者貼心,但可能僅有少部分員工能使用,難以全面提升整體幸福感。
因此,陳明泉指出「許多企業開始思考更具彈性的數位化方式,讓員工能依照自身需求自由選擇,並同時減少管理與執行上的負擔。這樣不僅能延續『福利』帶來的被重視感,也能讓整體體驗更便利、持久且具永續價值。」
只是對企業管理者或人資而言,要在有限的預算與人力下規劃更彈性、個人化的福利制度,往往需要自行接洽眾多廠商,執行成本相當高。
基於這些挑戰,神坊資訊打造了數位員工福利管理平台 「有福企」,透過整合福利點數系統、EAP 員工協助服務、多元特約商資源,翻轉既有福利設計的邏輯,協助企業以更簡單有效的方式設計與管理福利、提升資源運用效益。
工作生活平衡需求攀升,EAP服務創新突破
104人力銀行人資長鍾文雄引用《2025 員工 C.E.O. 調查報告》指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已成為所有世代高度重視的核心議題,從去年的第七名躍升為第二名,特別是 8、9 年級生,他們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視程度甚至超越薪資、獎金及工作保障。根據全球管顧公司WTW韋萊韜悅《2024員工健康及福祉》調查指出,台灣員工過勞(Burnout)指數高達36%,位居全球第一,遠高於其他國家。這些數據反映出企業應更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員工身心健康」重要性。 在有福企平台的設計中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他們對員工協助方案(EAP)的改造。EAP 簡言之是企業提供給員工的專業支持服務,協助員工面對生活與工作的挑戰,以提升員工福祉與留任率,同時強化企業的組織韌性與競爭力。傳統管顧公司所提供的EAP服務費用高昂,企業若想導入心理、法律諮詢等各類服務,動輒要先繳十幾、二十萬的年費;有些企業選擇自行接洽心理諮商所合作,但執行過程會耗費時間與人力成本,高額年費與繁複的自行洽談程序,讓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容易望而卻步。 為此,有福企改變了遊戲規則,採用「彈性付費」機制,整合心理、健康、法律等多元專業諮詢服務,企業可依需求自選服務類型,當員工有需要相關服務時,再透過平台申請媒合專業顧問,並按次計費。這種模式讓有福企能集結多家企業的需求量,與EAP服務供應商談到更優惠的價格,加上平台提供即時的使用次數追蹤,讓企業能有效控管預算,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的導入成本及門檻。
點數系統導入遊戲化思維,員工福利體驗升級
更聰明的是點數制度的設計。神坊資訊營運總監劉容先解釋起來眼神發亮:「你想想看,如果福利可以像玩RPG遊戲一樣累積升級,是不是比較有趣?」 有福企巧妙地將遊戲化元素注入福利點數系統,讓原本被動的福利發放轉為主動的互動體驗。除了傳統的三節禮金,企業還可以在員工生日、參與健促活動或培訓課程等各種時機點發送點數獎勵,搭配平台舉辦的限時贈點活動,讓員工隨時都有「賺點數」的小確幸。這種設計為企業創造更多與員工互動的機會,自然而然地提升員工對於公司的向心力與認同感。 與傳統僅限於百貨禮券等單一場景的福利不同,有福企的點數可跨足多元通路,從電商、票券到實體活動皆能靈活使用,讓福利不受限於單一平台。更重要的是,透過彈性化點數與員工分眾管理設計,能同時滿足跨世代員工的差異化需求,真正做到「一人一套福利方案」。例如端午節拿到的福利點數先不花,等中秋節累積起來,說不定可以直接換個平板。而且不同部門、不同年紀的員工,可以換自己想要的東西。工程師可能偏好3C產品或線上課程,業務團隊傾向按摩放鬆或健身房會籍,有小孩的員工則可能選擇育兒用品或親子活動。 「我們公司真的有同仁存了好幾萬點,最後換了一支智慧型手機,」劉容先笑著說,「那種成就感跟直接發錢完全不一樣。」
104攜手有福企打造生態圈,策略聯盟創造雙贏

這套玩法引起了104人力銀行的注意。身為台灣最大人力資源平台,104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福利系統,而是整個人資生態圈的改造機會。
「我們希望這個人事管理系統未來能夠發展成企業主可以做人才經營的系統。」104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部長蕭延錄表示,104 自家推出的HR Max希望做到不再只是算薪水、打卡的工具,而是企業做「人才經營」的中樞平台。 技術整合其實不複雜—透過單一登入(SSO)和資料串接,員工在HR Max不僅能看到出勤、薪酬與績效等資訊,還能一鍵進入有福企的福利平台。這意味著福利點數、特約優惠、EAP 諮詢等服務,全部都能在同一入口使用。對企業來說,不需重複建檔或額外維護系統,即可把員工福利納入 HR Max 的生態圈,補足了「福利管理與員工幸福感」這個環節;對員工來說,就像在同一個 App 裡,同時管理工作與生活所需的資源,體驗更完整也更便利。 鍾文雄進一步形容:「我們的想法就是要整合各領域專家共同合作,讓企業能以更合理的成本,享受到原本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才能獲得的服務。」他強調,104 在這個過程中自我定位為「策略共創者」與「資源整合平台」,透過打造生態圈,讓企業與員工都能受益,實現真正的雙贏局面。
有福企成DEI實踐利器,數位福利重新定義雇主品牌

在全球ESG趨勢推動下,多元共融(DEI)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新指標。鍾文雄觀察:「以前我們都說表決就是用多數表決,但現在DEI就剛好相反,你要重視身障者、中高齡、女性、新住民、原住民,每一個人都要被企業所尊重。」
有福企的分眾管理功能,正是企業落實DEI理念的關鍵工具。透過數位平台的彈性福利設計,企業能夠真正做到「一人一套福利方案」,讓所有來自不同背景、處於不同階段、擁有不同需求的每位員工都感受到被重視和關懷。這種個人化的福利體驗已成為企業在雇主品牌競爭中的致勝關鍵。
當職場幸福感成為衡量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有福企與104的合作模式為台灣企業提供了一條實現DEI目標的可行路徑。陳明泉總結:「我們希望有福企給HR的是勇氣,不要怕嘗試新的福利模式,因為投資在員工的多元需求上,最終都會反映在企業的競爭力上。」誰能率先透過數位科技落實真正的多元共融,誰就能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中脫穎而出。
隨著企業對員工幸福感的重視不斷提升,數位化與彈性化的福利方案已成為職場發展的新趨勢。有福企透過與 104 HR Max 的合作,補足了人資管理生態圈中「福利管理與員工幸福感」的關鍵環節,讓企業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為員工打造兼顧多元與個人化的幸福體驗。
想了解更多有福企如何協助企業翻轉福利思維,歡迎造訪有福企官方網站
[1] 104 人力銀行 - 2025 員工C.E.O. 調查報告 [2]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X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 2025 Z世代人才適應度調查